老娘前幾天感冒,當然如常請老闆開藥,結果老闆開了蔥豉湯。蔥豉湯是啥呢,就是蔥白、豆豉煮一煮給喝掉、用來治療外感極初期的藥。看起來很不正式,但的確真有其方,而且是幾百年前就有的。

“傷寒有數種,庸人不能分別,今取一藥兼治這者。初覺頭痛,肉熱,脈洪,起一、二日:蔥白一虎口,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去一升,頓服取汗。若汗不出,更作加葛根三兩,一方更加升麻三兩,水五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徐徐服亦得,必得汗即差。若不得汗,更作加麻黃三兩去節服,取汗出為效。”《肘後備急方》蔥豉湯

這藥有沒有效呢?老子沒很嚴重,只知道喝完惡寒沒了,剩下鼻涕,出現喉嚨痛和痰咳。老闆著我自己開方玩看看,斟酌了老半天,給自己開了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的蔥豉桔梗湯加減。喝了一劑,鼻涕明顯少了,喉嚨痛沒了痰咳沒這麼慘(老娘咳到回不過氣好不好),但因為炒梔子要自己炮製好麻煩,又懶得找替代藥,就喝私人偏方(小朋友別亂學唄!)。

話說啊,全世界只要味覺沒失常的人都知道中藥不好喝。如果問我最好喝的中藥,一鹹一甜的首選絕對是蔥豉湯和桂枝湯。蔥豉湯煮出來,完全就是煮麵湯底的味道!煮好藥的那刻,巴不得丟幾個香菇和一個麵條進去煮一煮灑點蔥花順便藥渣給吃掉就好。只是老娘很開心的問老闆咋開這麼好喝的湯,以後能不能做為麵條湯底,結果老闆打槍說最好不要(大概老闆太了解我知道我這懶人會天天煮同一味或太有實驗精神?)。

關於《肘後備急方》這本書,就是古人版的“廚房就是藥房”叢書。至於為啥叫肘後?大家都知道古人“兩袖清風”,最愛在袖子裡塞東西,不然就是把袖子割掉之類的(咦?)。這本書就是為了健康著想可以隨身帶著的趴趴走的書,所以裡面的成分都是常見隨手可得,當然也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藥食同源」的傳統。中文不差的可以也買本放在家裡,以防萬一哦。

對了。照片的確是老子煮的蔥豉湯哦。

(文章表達的描述、觀點、評論和意見僅為個人觀點;文章發表僅為作者個人行為,並非作為醫療參考依據。任何人(包括作者個人)不會對任何其他人的行為負責。版權所有,可以傳播,但不得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