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學期快結束前,就是大家搲頭選課的時候。

基本上跟台灣一樣,有必修課、限選課(台灣稱為選修課)和任選課(也就是通識課)。每種課程有規定至少要修多少學分才達到畢業門檻,比老子以前讀大學多了將近一倍(天啊!那些年老子我有多混啊?);由於總學分很多,課程變得沒啥彈性可言,基本上就是「端來就吃」的狀態。限選課的本意是可以選擇的專業科目。在我的大學,雖然說是選修,由於限選學分的規定,變成限選課實際上是捆綁式,也就是說是沒啥選擇的選修課。更悲催的是,限選有時候變成心理戰。例如在我班之前討論要不要修生物化學和藥理學,本來一大堆人唧唧呱說不修藥理。如果人數夠當然沒問題,如常開課;萬一人數不夠則不開課,變成萬一不修A想修B,偏偏B開課不成就科科了。還好我班果然是香港人,一點都不團結,兩班都開得成,老子也樂得不修生化。

值得一提的是任選課。各校校情不一,我講的只是我大學的部分。我的大學任選很妙,都在傍晚或晚上上課,所以一個不慎下課已經快21:30。選課方法是先選後抽籤。怎說捏?就是都開放讓大家隨便選,管你選的課程開課頂多100人但有500人選,第一階段還是讓你選,但到了抽籤可不是人人平等的機率。抽籤方法如下:越高年級,抽中機率越高。抽不中開放第二階段選課,剩下沒咋人選的課大家就硬著頭皮搶,變成網路速度流量對決。當然這方法看起來很沒問題,但我校有個長期為人詬病的死穴:課程不夠、課程不夠、課程不夠。最後有些人因為學分問題,硬著頭皮不得不選痛苦並快樂著選「蕉皮」課;或者更不幸的,可能一門課都選不上。課程從科學、人文、商業、體育等等方面都有,除了體育相關的科目,大部分評分方法是考試為主。老娘修非體育的任選課,只有一個課程是寫3000+小論文加PowerPoint報告。當然還是可以選修跨校,但選課程序很麻煩,而且老子住外面,不想這麼辛苦,所以還是算了。雖然有網路課可選,但有限制網路課的總學分;但對於想要盡快修完任選學分的同學來說也無不小補。

真心不知道下學期該修啥任選課。老闆的任選課據說在另外個校區,又不能跨校去選;想修的也修差不多,也不想修要考試的課。老實說,一個星期兩個晚上硬著頭皮21:20下課真是疲勞轟炸。

好想知道到底是怎樣活得下來。

(文章表達的描述、觀點、評論和意見僅為個人觀點;文章發表僅為作者個人行為,並非作為醫療參考依據。任何人(包括作者個人)不會對任何其他人的行為負責。版權所有,可以傳播,但不得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