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今天抽得出時間跟診,當然很快樂的屁顛屁顛的往醫院跑。今天的診是內科,從痤瘡到傷風感冒到各種專科疾病都有可能。我在慢慢開始從久違的跟診pace catch up。上,這時候下一個患者推門進來,後面跟著年紀稍大的女性,推測是患者的老媽。患者走進來,一副典型白中稍微有點發黃的貧血貌。當我腦袋開始loop出一大堆可能的疾病,患者就說剛從急診婦科那邊過來,那邊的醫生叫她去看內科。我跟老師看著患者的就診紀錄和檢查報告,患者一直說要開補鐵的藥,說一個月來的幾次月經,又說自己血崩,又說看了幾個醫生說她的檢查報告腎有問題,另一回說醫生叫她輸血,加上她老媽加三四句(對,不是一兩句,是三四句)助慶…我被敘述講得一頭霧水,而且感覺被患者如此轟炸被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很不好 - 是的,這時候很容易被患者講得出東西得出錯誤的結論。我當然不能說啥,還好這時候老師出手了。原來呢,患者月經一直提早,本來血量不多,但這個月不知道何故月經結束後十天又來,而且還大量出血,剛開始還有混有血塊,有痛經(不知道是這次還是一直都是這樣)。老師當然還是按四診望聞問切處理,老師一邊把脈,母女兩一直嘰嘰呱呱,本來很狐疑老師是否把得了脈,後來把脈完老師重新問診,我鬆了口氣。老師很神奇的快速疏理情況,中西醫理論和知識… 不,是常識加大量平常比喻並用,給病人解釋病情和治療方案。講了老半天,病人還繼續一次又一次的問輸血(輸血很便宜嗎?以前見習在私立醫院,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能輸 - 以為是吃番茄醬啊?再說,輸血有可能出現副作用,以為阿貓阿狗都能輸血啊?)、補鐵和檢查指標異常。我只能說,老師實在很好耐性給她們兩個解釋,說患者的狀況就如錢包破了個洞,光是補💰作用不大,因為錢還是一直會從破洞漏走,現在首先要做的是把洞補起來,身體能慢慢恢復。但她們兩個還是再問,老師忍不住說如果不接受方案就找別人,兩人才乖一點。患者卻冒出一句話:「啊…醫學什麼的…」到快結束,那老媽才說患者最近剛結婚,忽然又說患者有痛經…喵的!倒不如離開診間才說?!更經典的是,患者老媽準備起來離開,忽然說:「就是處女膜破了之後就才開始血崩…」。WHAT?處女膜破了之後就才開始血崩???處女膜破了之後就才開始血崩???處女膜破了之後就才開始血崩???😳😳😳既然如此,為啥給她女兒結婚呢?還說她女兒要生小孩?這不就噴血了???女人都不用活了???

對不起。笑死老子了。有其老母必有其女 - 「處女膜破了之後就才開始血崩」 vs. 「啊…醫學什麼的…」。我還可以說啥呢?

坦白說,醫生就算不是一天對著這麼多病人…就算一天十個病人,如果每個都如那兩母女那樣看診,醫生是會崩潰的、是會崩潰的、是會崩潰的(很重要,所以:是會崩潰的、是會崩潰的!!!)。讓醫生崩潰的下場就是一個不慎斷錯症,就是閣下找難受。只不過呢,病人肯定是說那是醫生的錯,卻從來不討論自己也有責任…那好,到底怎樣看醫生?如何讓醫生在無壓力下獲得需要的資料,同時不是轟炸醫生之餘病人自己也比較好受呢?老子是學中醫專業,就講以中醫為主好了。

無論看中醫還是西醫,去看醫生,除了拿病假紙,當然是很不舒服才去看。那些最很不舒服讓你要去看醫生的症狀,就是你要告訴醫生的主訴,即使你認為你自己知道是什麼病,當進去診間醫生問你:「怎麼了?有什麼不舒服。」,你的回答不應該❌❌❌是「我感冒了」,而是應該⭕️⭕️⭕️回答:「我額頭前面很痛/我發燒了/我這兩天咳嗽很厲害/我的鼻水像開了水龍頭一樣狂流/過去兩小時腹瀉了十次而且都一瀉千里的拉稀💩, etc」。講完主訴,醫生會開始圍繞你的主訴詢問醫生認為有可能的疾病的問題,例如「你會不會有A和B症狀」、「有沒有覺得C那樣」、「平時有沒有做D和E」之類。這時候,除了醫生的詢問,你也可以在這個過程補充其他症狀、過去相關病史及家族病史(若有需要),還有已知檢查報告等。問診後,中醫就會開始用其特有診斷方法診斷,首先是望 - 望神、望形、望色(e.g. 臉色、膚色)、望肢體動作。不過更多時候,其實病人一邊講,醫生基本上就順便望了,當然也會在之後的問診邊問邊望。色除了臉色,也包括舌頭 - 舌色與舌質,以及舌苔顏色和舌苔質地。當然這是比較概括,如果有需要望別的地方輔助診斷,啥地方都得望。

接下來是聞,聞包括聽的聞與嗅的聞。聽就會聽各種類型的聲音,例如呼吸、病人有否胡言亂語、骨科檢查的骨頭與軟組織的聲音等等;嗅就會聞到病人呼吸的氣味或嘴巴的氣味,萬一遇到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有需要也可能聞一聞。話說聞對我來說很好用。例如以前跟大老闆的診,我會聞到病人準備感冒(還沒有明顯症狀)或鼻子過敏發作、聞到他的病人前一個晚上是偷喝烈酒還是紅白葡萄酒、試過聞到消化不良的病人前一餐吃過啥…🤢🤢🤢

再來先說切診。切診分兩大種切,第一種是切脈。切脈大概是一般人覺得最神奇的一點,怎麼從那幾公分的面積知道這麼多資訊?是否唬爛的呢?切脈是有其中醫理論基礎 - 注意⚠️,我是說中醫理論基礎,別給老子掰說科學理論基礎這種牛頭不搭馬嘴的論調。至於是啥不在這邊說,不然這篇會沒完沒了。每個醫生對於把脈都某程度有自己一套,當然不同醫家派別的把脈方式就不見得一樣。把脈得來的資訊能輔助不同臟腑的八綱辨証。我個人比較依賴脈診,有時候來看的人自己忘了、或者不認為是症狀的症狀沒有告訴我,我就會靠脈診搭救。可被大老闆說我不能過度依賴脈診,但如Dr. House說「everybody lies」。雖然症狀、脈象也會「說謊」,但還是能從蛛絲馬跡梳理出點什麼。比起人的語言,我還是比較相信身體反映出來的「語言」。第二種切診,分兩大種,一種是帶有中醫特色的腹診,這在日本比較常見;一種就是用手觸摸身體部位的切診。

至於問診,主訴是一個問診,接下來就會基於主訴,問診就會穿梭在望診、聞診和切診。

診斷過程結束,醫生會告訴你是什麼病,還有病因病機,以及治療方案。如果不熟悉,可以略為跟醫生請教一些聽不懂的terms,但麻煩不要狂loop自己的看法(現在你是醫生還是醫生是醫生啊?)。

一個病人進去診間見醫生前,其實最適合整理自己的情況。簡單來說,需要整理東西如下:

  1. 主訴:最不舒服、讓你不得不來看醫生的症狀;
  2. 症狀:除了主訴外有什麼其他不舒服的症狀和體徵;
  3. 症狀出現時間、發病過程;
  4. 既往史:包括過去有沒有還過同樣的疾病、家族史之類的;
  5. 檢查報告:有檢查報告就把檢查報告拿給醫生參考;

如果主訴與症狀的體徵是可測量的,例如體溫、血壓等,請記錄好相關數字告訴醫生。今天有個發燒病人進來說發燒,問體溫多少說不知道。雖然說是出差,但等看病怎麼不去護士站量呢?外面都有個牌子戳著叫發燒先量體溫了😑 在問診的過程,如果有補充,可以等醫生問完再補充,不要東一忽西一忽補充,不然鬼知道你在說啥 - 根本在破壞整個故事進程好不好!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身體是閣下的,不要把自己身體出毛病就把責任推給醫生。明明自己需要知道、了解病程,但當醫生給你解釋時自己不聽skip過去,是閣下的問題。如果醫生不解釋清楚當然是醫生的問題,我也的確遇過解釋不出來的醫生反戳我(話說那次其實我只是問為什麼需要用某種藥,負責家人那個醫生之前有前科不回答。因此,之後問我就先自行做功課,結果那醫生就發老脾),所以我面對來找我諮詢的都會儘量解釋清楚,但也麻煩來看也帶下閣下的🧠,別給我聽到類似「啊…醫學什麼的…」,不然我就會請你自己去死一死好了不要去看醫生了也不要浪費時間資源 - 別以為付錢是大爺,病是閣下自己生出來,好不好除了醫生的態度,還有閣下的態度。不然醫生盡力做了,你這病人一副死一死的樣子,到時候真的死掉可跟醫生無關好不好。

最後,講個很爛gag的case。話說見習期間下班,某次溜去急診跟診,遇到個急性腸胃炎的病人,她的女朋友陪她來。那個病人主訴腹瀉,而且瀉了很多N次;病人的女朋友也略有適當補充症狀和發病過程。診斷後,急診老闆解釋了狀況,就看病人選擇吊針還是口服藥。沒想到病人選完治療方式,還重新問自己的病情,更經典的是,病人離開診間前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吃藥後我還繼續腹瀉的話我該繼續拉嗎?」蛤???給妳藥不就是止瀉?難道我還要給你個塞子塞住??😳😳😳 只見她女朋友的表情一副「妳拉懵了?」的表情拉著病人離開…然後有同學提出個很天才的概念:急性瀨💩與慢性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