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時間好好整理阿婆私房菜的錄音。這次講講茶泡。

茶泡不是日本的茶泡飯(其實壓根兒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一種炸物零食,通常有芋頭、蕃薯🍠、花生🥜和腰果。既然說是茶泡,當然是配著茶來吃,呃…不,是喝著茶配來吃。這種零食倒不是經常有,通常只有新年才會出現。據說,以前新年會拿著個竹籃,去別人家拜年的時候會把茶泡和其他新年零食一起拿去,對方會拿點茶泡;或者別人來拜年,泡茶時順便拿點出來給客人嗑著爽。不過因為近親有人喜歡喝啤酒🍺配著吃,所以外婆也會偶爾不在新年時炸一點。

茶泡作法講起來並沒有很難,但當中技巧、油炸時機需要自己摸索,絕對是一個嘴砲專用食譜。由於外婆喜歡吃芋頭,而且我也只習慣吃芋頭茶泡(講起來很奇怪,平時我不吃芋頭,只有吃茶泡時才吃芋頭,但平時吃的花生、腰果、蕃薯卻不太喜歡),所以這次就只講芋頭茶泡為主的作法。

芋頭不是外面隨便的芋頭,外婆的茶泡指定要用荔浦芋(我的喵🦷…聽外婆講完找了好陣子才知道是「荔浦」芋,她的發音聽起來像「麗寶」芋…🤦🏻‍♀️😭)。荔浦芋呈長身、橢圓形,質感比較粉。芋頭到手後,不要拿去洗,直接刨皮。刨皮後也不要用水洗,只用濕布擦乾淨就好,不然炸出來會不好吃。如果做蕃薯的話,刨皮後則要洗乾淨黏糊糊的東西,然後擦乾。擦乾後切芋頭。就把芋頭切成小片菱形。怎切呢?根據外婆現場用火龍果示範,就是一開始先切片,每片厚度約2-3mm(比一般薯片厚),切片後就開始十字菱形切,每塊最長兩端大概30-40mm長,短邊大約20mm長。為啥要切菱形呢,我不知道呢,反正從小就是吃這個樣子的,其他形狀我都不覺得是茶泡。切完之後,就準備要炸了。在鍋裡放油,開大火。油滾了(請愛用筷子🥢檢測法),就把切好的芋頭片倒進去滾油開始炸。若有疊在一起的芋頭片,用🥢稍微鬆開,就別再撈,讓小片片自己炸自己的。芋頭片剛丟進去炸,油就不會滾;丟進去後等油再滾了,就慢慢收慢火。當炸到筷子撈的質感開始有硬感不會有粉感就開始差不多了,當炸至微黃就要撈上來放涼,否則炸太黃裡面會變黑。炸好的定義是表面微黃、裡面炸熟透不發黑。若撈上來後發現沒炸透,可以再丟進去滾油翻炸。

外婆的茶泡跟其他別人炸的茶泡不一樣的是切片時切厚片。切厚片是因為除了吃到脆炸口感,還有芋頭的味道。蕃薯🍠的話薄切也可,但對於強迫症的來說一片後一片薄感覺很詭異。

同場加影來個炸腰果吧。炸腰果呢,就把腰果丟到滾沸水燙一下拖水,拖一下就好別泡太久,然後撈起來瀝乾,瀝乾後如上面方式拿去炸。也是炸到表面有點微金黃就撈上來放涼。

據說香港的陳意齋還有賣,但個人吃習慣外婆的茶泡,外面其他接受不了。中午午餐時間實在不應該寫這種文章…寫著寫著就像要吃零食。😑🍠🥠🥜🌰🍩🍪🍮🍭🥧🍦🍿🧁🥧🥮🍵

(文章表達的描述、觀點、評論和意見僅為個人觀點;文章發表僅為作者個人行為,並非作為醫療參考依據。任何人(包括作者個人)不會對任何其他人的行為負責。版權所有,可以傳播,但不得修改。)